連日來,在副熱帶高壓天氣系統的控制之下,我國正經歷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。新疆、山東、河南、浙江、安徽等局部地區氣溫甚至達到了40℃。國內尿素市場伴隨著高溫區間運行,需求面的不溫不火導致企業多次試探性拉漲動力不足,市場氛圍需要依托情緒來提振。
而近幾日印度尿素發布最新進口招標,共收到21家供貨商,總計308.09萬噸貨源。其中最低CFR,東海岸495美元/噸,西海岸494美元/噸。僅有40.5萬噸貨源低于到岸價500美元/噸價格。此消息一經公布,其影響力度遠超業內人士對價格走勢的預估判斷。在市場氛圍的炒作推波助瀾下,部分工廠開始推行挺價惜售策略。不過,現階段出口至印度市場仍面臨諸多限制,市場上的貿易商以及下游用戶對于追漲行情持相對謹慎態度。此外,供需之間的矛盾依舊突出,實際需求的釋放程度不足,這在一定程度制約業者持續追高熱情。
截止7月10日,主流山東臨沂市場價格在1860元/噸附近,多地企業出廠突破1800元/噸大關,而當前尿素市場價格區域性分化凸顯,南方多數區域價格反而成為洼地,例如湖北西南等地,湖北荊門市場到貨價甚至低于1800元/噸,市場價格甚至低于北方出廠價格,行情演變發生扭轉,南北價格倒掛,從而導致部分北方貨源較難流入南方市場。發生此現象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需求面制約,南方市場當前工業需求薄弱,農業已經陸續收尾,雖然消息面持續性擾動,但供需矛盾實在難以緩解,由此可見,消息渲染確實對尿素市場形成階段性烘托作用,但基本面實質仍不容忽視。
國內各地尿素價格走勢圖(單位:元/噸) |
|
從成本面來看,三大主要工藝中,以煤炭為原料的固定床工藝及新型煤氣化工藝成本走勢高度趨同,均呈現出階梯型下滑的特征。主因24年底開始,煤炭價格的直線下滑,一定程度減緩了以煤炭為原料的企業生產壓力,尤其為固定床工藝生產的尿素企業成本負擔松綁,因煤炭品種特性存在,在下滑至一定程度之后,成本面開始出現企穩表現。與之不同的是天然氣市場,去年下半年開始,天然氣價格便呈現明顯上漲態勢,尤其在供暖季節,計劃外氣價上漲態勢更為明顯,這一價格變動給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尿素企業帶來了沉重的成本壓力。西南等氣頭聚集地區一方面要受制于需求拖拽,價格漲幅難以跟進,一方面還要受成本面壓力,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。
整體來看,在國內整體需求釋放之前,情緒面將繼續擾動市場,若南北價差逐漸拉大之下,不排除南方貨源沖擊北方市場的可能,不過短期來看,整體市場在出口面提振之下有試探性挺價之意,后續還需觀望出口配額等消息動向以及盤面情緒變化。